国内成品油收率持续下降 创十年新低。国内成品油收率跌破60%大关配资平台投资,创十年新低。汽柴油产量加速萎缩,汽油收率较年初暴跌近2个百分点,柴油需求持续疲软。航空煤油异军突起,收率逆势增长超2%,成为炼厂的救命稻草。
传统地炼厂陷入生存危机,山东开工率暴跌至43%,而民营大炼化却满负荷运转。背后原因是新能源车吃掉3440万吨汽油、LNG重卡替代1320万吨柴油的现实,以及炼厂“减油增化”的自救之战。2025年8月22日当周,中国成品油总收率仅为55.18%,较年初下滑0.95个百分点。这一数据处于年内15.62%的低位水平,意味着超八成时间收率高于当前值。汽油收率跌至20.25%,比年内最高点蒸发1.93个百分点,连续八个月单边下滑。柴油收率勉强维持在26.11%,较峰值缩水2.67个百分点。唯一亮色来自航空煤油:收率冲上8.82%,比年内低谷暴涨2.01%。这种分化在2025年5月后愈发明显,航煤成为炼厂抵御行业寒冬的关键防线。
从五年跨度看,成品油收率从2021年的60.41%崩落至2025年的56.76%。汽油收率累计下跌3.19%,柴油收率萎缩2.50%。煤油收率逆势增长2.05%,在2025年1-4月同比再涨0.99%。当山东地炼厂在2025年5月将开工率压降至47.21%,部分企业甚至跌穿43%时,民营大炼化企业却保持90%-100%的超负荷运转,装置连轴转不停工。主营炼厂因承担保供任务,开工率也坚守在70%以上。这种撕裂源于产品结构差异:民营大炼化以化工品为主,成品油只是副产品。例如恒力、浙石化等企业,汽柴油收率长期低于50%。传统地炼依赖汽柴油生存,当需求萎缩时只能被动减产。
2025年山东地炼的困境达到顶峰:原油配额严控、轻质化原料短缺,加上税务稽查趋严,燃料油进口渠道被斩断。这些因素共同将地炼汽柴油收率推高至56.45%,却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在2025年突破4220万辆,直接替代3440万吨汽油需求。LNG重卡凭借比柴油低20%的成本优势,吞噬1320万吨柴油市场。物流公司批量将柴油车替换为天然气车,货运平台司机王海算过账:“开LNG重卡每月省5000元油费”。柴油消费在2025年上半年同比下滑4%,汽油消费暴跌7.23%。这种坍塌与经济转型直接相关:房地产和基建投资放缓,工程机械用油量骤减。“以前工地柴油罐车三天加一次油,现在半个月加一次”,江苏建材运输商李伟指着闲置的车队说。
航空业成为唯一增长极:2025年“五一”假期民航运输旅客1115万人次,同比激增11.8%。端午假期机票预订量再涨一成,航煤加注量同比攀升5.46%。低空经济爆发更刺激通航飞机用油,深圳某无人机企业透露:“物流无人机日均飞行量翻倍”。
面对汽柴油溃败,主营炼厂紧急调整生产链:将柴油组分切至航煤生产线。2025年1-4月,主营炼厂航煤收率同比增长1.02个百分点。中石化某炼厂工程师透露:“柴油罐区改储航煤,装置切换只用了72小时”。民营大炼化更彻底:裕龙岛项目将成品油收率压至40%以下。原油经加氢裂化直接产出化工轻油,用于制造聚烯烃、EVA光伏膜。镇海炼化甚至用原油生产医用白油,每吨利润超普通柴油3倍。地方炼厂被迫“油转特”:东营部分炼厂转型生产特种润滑油基础油。转型代价巨大:一套加氢精制装置投资超10亿元。多数中小地炼无力承担,2025年山东已有12家炼厂永久关停。
柴油需求坍塌导致柴汽比(柴油/汽油产量比)在2025年跌破1.0,创下2017年以来最低纪录,主营炼厂全年四个月柴汽比低于1。地炼因缺乏航煤产能,柴汽比仍维持在1.65高位,陷入被动局面。出口成为消化过剩产能的关键通道:2024年成品油出口配额4100万吨。新加坡贸易商观察到:“中国柴油离岸价每吨比国内高300元”。地炼受出口配额限制配资平台投资,主营炼厂独享政策红利。税收监管同步收紧:2025年全面取缔调和油原料。此前用轻循环油冒充柴油的操作被遏制,地炼合规成本激增。河北某调和油厂老板坦言:“现在每吨柴油税票成本涨了200元”。
摆渡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