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配资平台投资
横向矩阵摄像头、铝合金中框与星宇橙配色让iPhone 17 Pro系列被称为“史上最丑iPhone”,因设计大胆革新被网友调侃为“充电宝”“剃须刀”甚至“磁吸插座”,但首发日依然吸引了众多果粉。
9月19日,全国多地门店出现排队情况。19日下午,封面新闻记者来到成都太古里苹果店外,发现有数十位消费者在门口排队等待,领取自己抢购的新机。“我是买了iphone17 pro max,这次购机是因为从芯片到外观,整体改变提升比较大,所以就买了。”在现场排队领取自己手机的陶先生告诉记者。
19日,苹果店内外大量消费者聚集。(封面新闻记者拍摄)
这与去年形成鲜明对比——iPhone 16新品开售当日加价幅度达1200元至1500元,而今年想立即拿到现货仅需额外支付700元至800元人民币。一位黄牛告诉封面新闻记者:“手机市场变化也比较快,iPhone今年加价空间远不如去年,iPhone17 Pro Max系列的加50我就能卖。”
虽然吐槽iPhone 17 Pro新机丑的话题漫天飞,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却丝毫不减。“目前橙色和白色是非常受欢迎的,如果现在购买店里是没有新机的,需要在网上预约下单,今天下单预计一个月后可以拿到新机。”苹果店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。
19日,苹果店内外大量消费者聚集。(封面新闻记者拍摄)
设计争议:丑还是颠覆传统美学?
本次苹果发布iPhone 17 Pro系列最显著的变化,是后置摄像头模组的全新布局。横向贯穿式设计将三颗摄像头呈矩形排列,占据了背部近70%的面积,彻底打破了苹果一贯的简洁美学传统。
这一设计在网络上引发热议。9月10日苹果秋季发布会后,“iPhone17难看”等话题阅读量迅速冲上热搜,网友们纷纷发表犀利评论。
除了摄像头布局,材质选择也成为争议焦点。iPhone 17 Pro系列放弃了自iPhone 15 Pro开始采用的钛金属框架,选择回归铝制框架。背板采用“铝合金中框+玻璃”拼接设计,两种材质存在明显色差,被批评有强烈割裂感。
iPhone17 Pro Max。(封面新闻记者拍摄)
配色方面,iPhone 17 Pro系列仅提供银色、深蓝色和星宇橙三款配色,取消经典黑白版本引发用户不满。橙色因饱和度高被调侃为“胡萝卜色”和“工地安全帽”。
虽然“丑”,但在性能上,苹果还是拿出了满满的诚意进行升级。在iPhone 17 Pro系列上的设计选择并非盲目追求改变,而是为了容纳更强大的硬件和功能。
在影像系统上,iPhone 17 Pro系列首次实现三颗4800万像素镜头(主摄+超广角+长焦),长焦支持8倍光学变焦(前代仅为5倍),并新增可变光圈与ProRes RAW格式,支持8K视频拍摄。
iPhone 17 Pro Max采用“均热板+石墨片”双重散热系统,配合铝合金中框(导热效率比钛金属高20倍),使高负载游戏温度降低3-8℃,散热得到了极大的提升。
性能方面,全系搭载3nm制程A19系列芯片,Pro版本采用A19 Pro,持续性能提升40%。Pro系列首次配备12GB运存,多任务与AI处理能力显著增强。
首销现场:热情与理性并存
黄牛市场活跃但价格理性。在店门外,不少“黄牛”加价100-600元收购新机。一位黄牛表示:“今年的iPhone 17热度比不上去年的iPhone 16,无论是排队还是购买的人数都有所下降。”
市场对iPhone 17 Pro系列的反应呈现两极分化。批评声音主要集中在外观设计上。手机壳厂商甚至抱怨摄像头模组凸起导致适配困难,需重新开模。
支持者则更强调功能与辨识度。实用派用户认为:“性能碾压安卓旗舰,丑点能忍”,还有用户指出“横向模组一眼认出是新款,社交属性拉满”。
不少已经拿到iPhone17系列手机的用户,已经开始吐槽手机丑了。但历史经验也佐证了一个现象:iPhone 11的“浴霸”、iPhone X的“刘海”初期均被嘲笑,但后续销量却破纪录。
分析师郭明錤预测Pro系列销量将增长15%,核心用户为影像爱好者和性能党(占预售量42%)。颇具争议的橙色版本因高辨识度成为热门选择。
果粉纠结:要功能还是要外观?
即使是在技术驱动的科技行业,产品的美学设计,仍然是影响用户决策的重要因素。苹果在追求技术突破的同时,可能需要重新考虑如何更好地融合技术与美学。
苹果似乎选择了功能优先于外观的发展路径:iPhone 17 Pro的“丑”本质上是苹果在创新瓶颈期的激进选择:以功能性(散热、影像、续航)颠覆设计传统。
苹果以颠覆传统美学为代价,换来了硬件性能的显著提升。最终结果如何?需要由市场和时间来判决。
摆渡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